聚焦矿山安全“国之大者” 打好政策落实“组合拳”

字体:【
打印

矿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历来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从两办《意见》到“八条硬措施”的出台,从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2026年)到《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的施行,党和国家狠抓矿山安全、筑牢生命防线的导向愈发鲜明、决心愈加坚定。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的先锋队和排头兵,广大矿山安全监察执法人员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必须以实际行动和有力举措守护矿山安全这项“国之大者”。在这方面,广西局监察执法一处结合广西矿山实际,探索出了一套特色鲜明、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

一、落实上级部署,全面压实监管责任

一项政策要落地见效,关键在于压实各层级责任。执法一处按照上级工作部署和我局三年行动细化落实措施,紧扣矿山安全“一件事”全链条管理,一体压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安全监管部门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要求各市、县(市、区)矿山安全监管责任全部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人员,对所有生产建设矿山逐一明确日常安全监管主体,以责任落实推动矿山安全转型升级工作走深走实。

二、执法宣讲结合,精准宣贯政策法规

执法一处坚持“执法+宣讲”相结合,每次执法前,组织开展“八条硬措施”宣讲一刻钟活动,督促辖区各矿山企业自觉扛牢主体责任,不折不扣抓好落实。随后以现场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为切入点,扎实开展精准式宣讲,向执法对象详细解释其违反的法规条例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介绍典型事故警示案例,让执法对象深刻吸取教训并引以为戒,再视依法依规处置。此外,执法一处严格落实逢查必检、逢查必督;把两办《意见》《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八条硬措施”等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对地方矿山安全监管工作监督检查的必查内容,督导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统筹推进宣贯工作,对标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及部门监管责任。

三、强化监察执法,狠抓风险隐患排查

未雨绸缪防风险、常抓不懈除隐患始终是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旋律,也是监察执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执法一处依据年度和月度计划,结合辖区矿山实际,聚焦两办《意见》“八条硬措施”等贯彻落实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情况和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开展针对性监察执法。截至目前,已完成煤矿监察执法18矿次,查处事故隐患237条,其中重大事故隐患2条,并依法依规予以处理,责令当事矿山企业限期整改、反馈整改情况。此外,执法一处转变工作思路,制定了《煤矿安全风险集中研判制度》,通过召集有关单位集中研判辖区煤矿各自存在的安全风险,集中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制定措施,推动煤矿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四、落实督政职责,提升国家监察质效

执法一处立足自身职责定位,坚持将督政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一方面通过查企来验政,即通过严抓严查企业问题来验证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工作成效,分析问题、查找不足、厘清差距。另一方面通过暗访、抽查、交办核查、报告等方式,查找深层次问题、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以监管建议书、督办函直至约谈、通报曝光等方式将责任和压力层层传递至基层末梢,督促各级市(县、区)政府和监管部门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截至目前,对市、县政府及监管部门督查15次,发现问题114条,下达建议书15份,提出监察建议122条。

五、深化专项普查,推进重大灾害治理

重大灾害治理是矿山安全生产的一项重难点工作,要求监察执法人员重点抓、从严管。执法一处持续督促矿山企业落实重大灾害治理主体责任,强化治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灾害治理管理制度、机构和队伍,保障资金投入,积极推进隐蔽致灾因素动态普查和重大灾害超前治理、系统治理、区域治理;督促受水患威胁矿山严格落实“五必须、五严禁”、防治水“三区”管理、“三专两探一撤”等措施;督促开采自燃、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加强火区管理和采空区治理,严格落实井下综合防灭火措施,加强高分子材料、锂电池、皮带、电气电缆管理等。以敢抓敢管、动真碰硬的姿态严查严惩重大灾害治理措施不落实、冒险组织生产建设的行为。正是由于强力推动隐蔽致灾因素动态普查和重大灾害治理、不断提升煤矿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近年来广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六、加强安全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要从根本上遏制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关键是要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他们的风险辨识、自救互救和逃生避险能力,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执法一处紧盯这项重点工作,持续督促煤矿企业加强新职工入职培训、老职工复训、“三项岗位”人员培训及从业人员学历提升,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同时,执法一处常态化推进“逢查必考”,督促煤矿企业开展自救器、压风自救装置使用和应急演练等专项培训,确保人人懂、个个会,并在执法时进行随机抽查。今年已抽查360余名煤矿“三项岗位”人员,督促30余名不合格者补考至合格;抽查200余名井下作业人员自救器使用情况,对20余名操作不熟练者,要求暂停井下作业、加强培训,直至合格方可入井作业。

七、突出科技赋能,提升监察执法质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AI、大数据等新技术日益普及的当下,执法一处坚持与时俱进,积极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为监察执法工作赋能。在执法方式上,他们熟练运用矿山智能化监管监察平台和国家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开展远程执法,通过实时联网的监控监测系统对辖区煤矿各工作面的作业情况、领导带班下井情况、井下通风状况、气体超限情况等信息尽收眼底,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在执法装备方面,除常备的执法记录仪、无线对讲机、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等传统装备外,矿用小型无人机也为监察执法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利用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对露天矿山开展全域低空扫描后生成的矿山三维模型,将露天矿山的每一个角落清晰地呈现在监察执法人员面前,助其准确识别安全隐患,不仅避免了人工识别耗时长、效率低的缺点,还大大提升了隐患识别的精准性,可谓给监察人员增添了一副“火眼金睛”。

执法一处通过打出上述“组合拳”,助力广西局煤矿监察执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以来,广西煤矿没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事故起数、人数同比均下降100%。这样的成果令人欣慰,但百尺竿头,当更进一步。接下来,执法一处将再接再厉,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持续深化治本攻坚,从严查处事故隐患,精准规范开展执法,推动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以高质量监察执法为广西矿山高水平安全保驾护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