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矿山安全监察工作成效

字体:【
打印

广西煤炭资源主要用于发电、化工、冶金等领域,虽然资源总量相比全国并不突出,但对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大局稳定、区内能源安全和城乡群众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上世纪末,广西煤矿开采秩序混乱,事故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为有效扭转被动局面,200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组建广西煤矿安全监察局,行使煤矿安全国家监察职能,推动广西形成了“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自治区各级各有关部门、煤炭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广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得到明显好转。全区煤矿数量由历史上最高的4740多处减少到2025年9处,下降99.8%,煤矿单井规模由平均5.72万吨提高到101万吨,增长17倍。全区煤矿死亡人数由1997年最高的176人减少到2021年最少的0人(2021年,广西煤矿发生死亡事故0起、死亡0人,首次实现“零死亡”目标,创广西局成立以来历史最好水平),下降100%。截至2025年,已连续10年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连续14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20年来,全区煤矿事故总量大幅下降,实现了有效防范和遏制了较大及重特大事故的总目标,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

2005--2024全区煤矿安全生产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2021年10月,广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更名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广西局并挂牌成立,全新履行矿山安全国家监察职责,一体推进煤矿和非煤矿山安全监察执法以及监督检查地方政府矿山安全监管工作。非煤矿山安全监察工作从“零”开始探索,我局首次提出将地方党委落实矿山安全责任纳入监督检查范围,推动矿山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在广西得到进一步落实。矿山“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科学化”四化水平有了显著进步,建成了广西首个非煤矿山监管监察智能化平台,迈入非煤矿山信息化监管监察新阶段,推动3座非煤矿山实现无人驾驶智能化,取得非煤矿山智能化“零”的突破。其中华锡集团、中金岭南盘龙铅锌矿以及华润水泥所属矿山成为广西智能化建设矿井的尖兵,广西润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马脚山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无人驾驶矿卡取得了成功,并将逐步在广西大型露天矿山推广应用。经过4年的探索实践,“查企督政、督政促企”的机制逐步成熟。截至2025年7月,全区非煤矿山共有2840处,累计抽查检查非煤矿山326矿次,发现一般隐患3371条、重大事故隐患446条。累计监督监察市县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287次,发现问题806条,累计下达《加强和改善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建议书》286份,累计抽查检查非煤矿山企业346矿次,发现问题隐患3838条,其中重大事故隐患446条。推动非煤矿山关闭退出62处、重组整合10处、提升改造17处。2022年-2025年全区非煤矿山发生事故53起、遇难60人,与2018-2021年相比减少57起、78人。2022年以来全区未发生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总体持续稳定。

实践证明,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没有应急管理部党委、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党组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各级监管部门和广大矿山企业干部职工的艰苦奋斗,就不可能有当前总体平稳的矿山安全生产良好局面。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应急管理部党委、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党组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奋斗、砥砺前行,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奋力推进全区矿山安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