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笃行铸坚盾 赴汤蹈火护矿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的实践感悟

字体:【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是立足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全局之理论结晶。其既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般高屋建瓴,擘画战略宏图;又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般思想深邃,指引实践迷津。论述恰似穿透迷雾的灯塔,照亮前行之路;宛若滋养万物的春雨,润泽事业根基,实为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定盘星”与“指南针”,是必须恪守的根本遵循。矿山安全监察,系应急管理体系之“顶梁柱”,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一“头等大事”,维系经济社会发展之平稳大局。唯有沉心研读以探其源、潜心领悟以究其理、真心践行以显其效,方能将论述精髓转化为守护矿山安全的硬实力与真成效。经系统深入学习,我对矿山安全监察工作的政治属性、职责使命与实践要求,始有“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的感悟,心中“四个意识”愈发牢固如磐,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愈发坚定如铁。

一、深悟思想伟力,铸就坚不可摧的安全之盾

应急管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矿山安全监察则是这一体系中守护高危行业安全的重要一环。从应急管理队伍的组建到矿山安全监察体系的形成,从重大事故的应急处置到安全风险的常态化防控,每一步都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谋远虑,每一项部署都闪耀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与指示批示,既是对历史上灾害事故应对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新时代风险挑战的科学回应,构建起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成为我们开展工作的“思想罗盘”。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关键时期。在矿山领域,传统风险与新型隐患交织叠加,“黑天鹅”事件偶发、“灰犀牛”风险潜藏,瓦斯、顶板、透水等隐患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神经。《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指出“矿山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这字字千钧的论述深刻揭示了矿山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一场矿山事故,可能击碎数个家庭的幸福,可能引发社会公众的焦虑,甚至可能迟滞区域发展的步伐。正因如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绝非抽象的理论学习,而是关乎生命、关乎稳定、关乎发展的现实需求。唯有将论述精神融入思想血脉,才能真正认清矿山安全监察工作的时代价值,筑牢“时时放心不下”的思想防线。

二、淬炼忠诚之魂,彰显矿监队伍的政治本色

“始终对党忠诚,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听从党的号令,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习近平总书记在训词中对应急管理队伍的政治要求,为矿山安全监察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矿山安全监察工作不是单纯的技术执法,而是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重要工作,其本质是通过守护矿山安全,践行党的宗旨、落实党的部署,政治过硬是首要标准。回顾近年来我国应对各类矿山突发事件的实践,从山西大同某煤矿透水事故的紧急救援,到山东兖州某矿区瓦斯隐患的成功处置,每一次化险为夷的背后,都离不开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离不开全国上下的协同作战。在重大风险面前,正是因为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才能迅速整合应急、矿山、医疗、交通等各方力量,形成“一盘棋”作战格局;正是因为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调集资源、攻克难关。实践反复证明,党的领导是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是做好矿山安全监察工作的根本保证。作为矿监人,我们的忠诚不仅要体现在口头上,更要落实于行动中:在制定监察计划时,始终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开展执法工作时,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在面对复杂局面时,始终坚守政治立场。唯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才能确保矿山安全监察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彰显新时代矿监队伍的政治本色。

三、严明纪律之尺,锻造能打硬仗的监察铁军

“做到纪律严明,坚持纪律部队建设标准,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集中统一,步调一致,用铁的纪律打造铁的队伍。”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深刻阐明了纪律建设对于应急管理队伍的极端重要性。矿山安全监察工作直面利益诱惑与复杂局面,执法权、监察权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公器,唯有以铁的纪律约束,才能保证权力不被滥用、使命得以践行。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以纪律严明著称于世,这是党历经百年风雨而永葆生机的重要密码。矿山安全监察队伍作为应急管理“纪律部队”的重要一员,肩负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重任,更要将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在矿山监察执法一线,我们既是安全隐患的“侦察兵”,也是法律法规的“执行者”,一言一行都代表着队伍形象、关乎执法公信力。从严格执行“禁酒令”,确保出差期间不碰红线、不越底线,到规范执法程序,做到依法监察、文明执法;从杜绝“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到抵制利益集团的游说拉拢,每一项纪律要求都是对我们职业操守的考验,每一次自我约束都是对队伍战斗力的锤炼。

应急管理工作“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矿山安全监察更是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只有纪律严明,才能确保在接到任务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只有作风过硬,才能在面对困难时迎难而上、毫不退缩。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抓好纪律建设,把纪律要求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让遵规守纪成为全体矿监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锻造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监察铁军。

四、砥砺担当精神,勇啃矿山安全的硬骨头

矿山安全监察工作,本质上是一场与风险隐患的持久战,每一次监察都是对隐患的精准打击,每一次执法都是对安全的坚实守护。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部分矿山企业受利益驱动,滋生了“重效益、轻安全”的侥幸心理,认为削减安全投入能“省出利润”,却对安全系数下降、事故风险攀升的隐患视而不见。这种短视行为,不仅触碰了法律法规的红线,更置矿工生命于险境,是矿山安全治理中的“顽疾”。

“敢于赴汤蹈火,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保持枕戈待旦、快速反应的备战状态,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总书记的训词,既是对我们职业精神的精准概括,也是对我们担当作为的明确要求。矿山行业的高危属性,决定了安全监察工作时常要面对极端环境与生死考验:下井检查时,要在矿井下排查每一条事故隐患;事故救援时,要在余险未除的现场争分夺秒搜救生命。但正是这份“赴汤蹈火”的担当,让我们在面对企业的侥幸心理时敢于“亮剑”,在发现重大隐患时坚决处置。对于那些故意降低安全标准、逃避安全责任、漠视矿工生命的企业,我们必须坚持“零容忍”态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予以惩处,既追究企业主体责任,也倒查监管责任,让“安全第一”的理念真正扎根企业全体人员心中。同时,我们更要主动作为,变“事后追责”为“事前防范”,深入分析隐患产生的根源,帮助企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安全技术水平,从根本上破解“屡改屡犯”的难题。唯有以“啃硬骨头”的勇气和“钉钉子”的韧劲抓好监察执法,才能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五、务求防控实效,坚守人民至上的安全底线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矿山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这背后凝聚着全体矿监人的辛勤付出。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稳定好转不等于绝对安全,矿山事故多发高发的态势尚未根本扭转,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2023年初,阿拉善新井煤业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如同一声振聋发聩的警钟,打破了些许人心中的“麻痹思想”;同年8月,两办《意见》重申“矿山安全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彰显了党中央抓好矿山安全工作的坚定决心。这些都警示我们:矿山安全监察工作没有“歇脚点”,更没有“终点站”,必须时刻保持警醒。

近年来,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广西局党组领导下,特别是在局主要负责人王世斌同志的带领下,广西局全局上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护安全底线,将习近平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在督政层面,紧盯地方监管部门履职情况,推动配齐配强监管力量,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在查企层面,严格核查“五职”矿长“五科”相关人员配备情况,督促企业扎实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岗、到人;在隐患治理层面,建立隐患整改闭环机制,紧盯隐患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确保每一处隐患都能得到彻底整改。锲而不舍、久久为功,2022至2024年,广西矿山事故起数与遇难人数同比前三年分别下降45.3%、45.7%。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从每一次下井检查做起,从每一份监察文书抓起,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推动辖区矿山安全高质量发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守护好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习近平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既是理论指南,也是行动纲领。作为新时代的矿监人,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今后,持续深化对论述精神的学习领悟,以忠诚铸魂、以纪律立身、以担当履职、以务实成事,始终做矿山安全的守护者、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为守护一方平安、服务发展大局贡献全部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